当前位置:首页> 天天向上>

奔流少年丨这样的劳动实践,超赞!

2024-04-08 17:18:13        来源:兰州晨报

sh02.jpg

红山根小学校园里的中药种植园开园

这样的劳动实践,超赞!

x1.jpg

中药种植园开园仪式。

x2.jpg

学习制作中草药。

艾草刚刚种下,芍药期待着它枝繁叶茂 ……在兰州市城关区红山根小学操场空地,有一个特别让同学们牵挂的“小花园”,这里种的全是大家听过名字却未见过真容的中草药。原来,这是该校新开辟的中草药种植园地“懿园”,同学们说,我们也有了课本里的百草园。

1“我们在校园还能种草药”

开园啦!当“中药种植园——懿园”的大门被缓缓推开,红山根小学中草药种植活动正式开启,翻土、栽苗、培土、浇水,热情似火,幸福耕耘。同学们在学校邀请的中草药专家指导下,忙得不亦乐乎,种下了艾草、芍药、板蓝根、黄芩、甘草等中草药。同学们从课堂走进广阔的天地,在春耕春种中感受自然,感受生命;在劳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在劳作奉献中体会快乐,体会幸福。大家不仅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留在手上那抹悠悠草药香更是吸引着同学们不断探究中草药的奥秘。

兰州市城关区红山根小学此次开展主题为“岐黄文化进校园 杏林本草入童心”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暨中药种植园开园仪式,目的是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营造学生学习中医药文化的浓厚氛围,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和健康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可以观察到中草药是怎样生长的,它的属性是怎样,能给人治疗哪类疾病,大大拓宽了我们的眼界和学识。”四二班张竣凯同学说道。学校还特别邀请到国家科技特派员、甘肃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高级实验师陈红刚教授及全国百城百园艾草先进技术集成推广应用项目、甘肃省重点人才项目专家刘孜瀚博士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2 让中医药文化在校园“活”起来

为了更好地解答同学们的疑问,陈红刚教授给同学们带来了“我身边的中药”专题知识讲座。大家在陈教授的讲授中了解到了中药的起源,并对身边熟悉的中药如姜、蒜、枸杞、大枣、银杏、川贝母、甘草、黄芪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陈教授的倾心讲授,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医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更是把一颗饱含传统情怀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播进了学生的内心。讲座结束后,学生代表手捧香茶,为两位专家行拜师礼,专家们接过香茶,同时表示将带领同学们深入畅游中医药海洋,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四二班欧航辰同学说,通过这次活动,他学习到了许多中草药知识。同时,在种植的过程中收获颇丰。艾草、芍药、板蓝根等植物是他听过很多次的药名,但没有见过这些药草原貌,如今老师给他们介绍了这些药材的价值和作用,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它们,希望幼小的药苗能在校园里好好成长。

校长余洮表示,此次活动把“中医课堂”搬进校园,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让中医药文化在校园扎根,让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活”起来,让孩子们感受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提升了小学生的中医药文化健康素养,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红山根小学将继续开拓创新,把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课程走深走实,树立起传统文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特色育人品牌。

草药飘香氲校园,传承国粹育英才。此次活动把“中医课堂”搬进校园,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让中医药文化在校园扎根,让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活”起来,让孩子们感受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学校将继续开拓创新,把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课程走深走实,树立起传统文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特色育人品牌。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裴强

fengexian分隔线.jpg

老师传授三招培养孩子们科学兴趣

如今学校都非常注重开展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中心的科学课程,机器人、无人机、航模等等,但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愿意去接触这些手脑并用、注重探索的新领域呢?

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小学科学教师,畅家巷教育集团科学中心教研组组长,从事科技教育与发明创造20多年的张建伟老师说,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首先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注重引燃孩子对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源源不断地从书中汲取智慧。

二是要用怀疑的态度去观察世界。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之一理查德·费曼,在《科学是什么》的一次演讲中,分享了他的父亲是如何先让他喜欢上一个游戏,从而迷上科学,最终摘下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桂冠的故事,提出老师要引导孩子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用好奇的眼光、开放的心胸,最重要的是,用怀疑的态度去观察世界。同时,还要注重观察,展开想象,正如著名的科学畅销书作者、超弦理论的奠基人加来道雄博士,从小陶醉于畅游睡莲池中五彩斑斓的鲤鱼而充满奇思妙想一样,最终痴迷地走上了科学巅峰。

三是家长在引导孩子探索科学的过程中,要学会懂得“N”句生活中的道理,就是要尝试把自己变成孩子,把孩子变成自己;让孩子亲近自然,给孩子时间“胡思乱想”;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永远不去打扰安静专注的孩子;要让孩子明白成长的途径有两个:上课和上当,不上课就会上当!认知的途径有两个:教育和教训,不被教育就被教训!

奔流新闻记者 裴强

fengexian分隔线.jpg

上巳祓禊与曲水流觞文人之雅事

4月11日是农历的三月初三,同学们知道古时这一天有什么习俗吗?三月三为上巳(sì)节,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宴饮、郊外游春的节日。从水边宴饮会联想到一个词——“曲水流觞 ”,那么这个词作何解呢?

觞(shāng)的本义为古代盛酒器,作为动词时有敬酒、饮酒的意思。曲水流觞是一种中国古代民间传统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其主要作用为欢庆娱乐、祈福免灾。人们在举行祓禊(fú xì)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河水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

相传,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位名人雅士,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当时,王羲之等人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于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而《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禊帖(xì tiè)”。

奔流新闻记者 杨亮

(《兰州晨报》2024年4月8日A06版)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电话:19530461646   

微信:BL19530461646  

拍客:710060272@qq.com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