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非凡十年·牢记嘱托】张延堂:做好移民群众“贴心人”

2022-08-18 10:12:13        来源:新甘肃

张延堂(左)在大棚里了解辣椒生长情况。(本文图片均由李万斌摄)

新甘肃·兰州新区报见习记者 白祎炜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考察时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给老百姓办事的,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

谆谆嘱托,武威市古浪县富民新村的党员干部们一刻不曾忘记。

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张延堂说,几年来,富民新村的党员干部们上下齐心,通过扩大种养产业规模、创新体制机制、发展现代农业,如今正带领着乡亲们一同迈步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

大家富了才算富

“通过多年的创业,自己和乡亲们虽然带头致富了,过上了好日子,但大多数的山区群众还挣扎在温饱线上,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张延堂回忆起自己的初衷。

2013年,张延堂竞选为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干城村村委会主任。

“当时没想太多,我关掉了日渐红火的电器维修铺,一门心思扑在村里的发展上。”

起步总是坎坷的。张延堂通过动员乡亲们种植洋芋,确实可以提高一些收入,但到头来还是不能让老百姓拔断穷根。

与乡亲们一起劳作。

古浪县当时正在实施的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项目,让张延堂的心思活泛了起来,随即召开村民大会,商议搬迁事宜。

“搬下去吃啥?喝啥?吃沙子吗?吃不上饭你管吗?”

“山里虽然靠天吃饭,但庄稼终归还是有些收成,而且投入少。搬到沙窝里都是黄沙,我们的牛羊吃什么?”

大家左一句右一句,会场炸开了锅……

碰壁后的张延堂并没有气馁,他决定先从思想认识先进,能发挥带头作用的党员和年轻人开始做工作。

为了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张延堂立马召开了村组干部会议。

“我们祖祖辈辈在这大山里,过苦日子,现在遇到这么好的搬迁政策,搬迁报名我算第一个!”有了张延堂的带头,有顾虑的村民们也渐渐愿意到移民区参观。一户、两户、三户……在一次次的劝说动员、算账对比中,这道“口子”终于是撕开了。

随着张延堂与其他村干部山里山外两头跑,讲政策,做宣传,释疑惑,作动员,2018年下半年,干城村终于实现了整村搬迁至黄花滩生态移民区。

干群齐心奔小康

张延堂真心实意地工作,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9年初,张延堂当选为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

“山区群众搬下来后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都不会精细化农务,再加上村里贫困户多,发展产业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发展产业难度大。”

面对这些问题,张延堂和村干部们商量后决定,由党员和村干部率先带头,给群众做榜样、做示范。张延堂积极邀请县市技术人员现场示范培训,带头学技术,带头种温棚。

在挨家挨户做思想动员工作后,全村的日光温室大棚都种上了蔬菜。当年每个大棚收入就超过了1万元,收成好的更是达到2万元。有了“钱”景的村民们信心足了,干劲也大了。

光靠种植温棚来的收入肯定是不够的,张延堂并没有在短暂的喜悦后迷失方向。随后就开始在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上想办法。最终,在张延堂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富民新村“村党总支+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建立——海升集团高标准日光温室、天津蓟州区经济林、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基地、肉羊养殖集体等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富民新村……喜讯接踵而至。

“2020年底富民新村实现了整村脱贫,实现了从贫困到脱贫走上富裕的蜕变,历史性地告别了贫困。”张延堂自豪地说道。

数据显示,富民新村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养殖暖棚540座、日光温室420余座,牛羊存栏近3.5万只。从2012年至2021年底,富民新村集体经济增长至160余万元,村民可支配收入已达7500元,比起刚搬迁下山时增长近50%。

了解辣椒生长情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