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丝路新韵>

张小刚:争做敦煌石窟考古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2022-07-13 16:38:11        来源:新甘肃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一批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来到沙漠戈壁中的敦煌莫高窟,默默无闻辛勤耕耘,推动着民族文化的传播和石窟保护工作的发展。受敦煌文化的感召,越来越多的后来者坚守在敦煌,守望相助,薪火相传,张小刚便是其中一位,二十三年的坚守,源于他对敦煌石窟考古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2013年8月8日张小刚在敦煌西千佛石窟崖顶考古清理土遗址。李元芳 摄

珞珈求学 立志学术

张小刚在山清水秀的江城武汉出生和长大,从小就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物具有浓厚的兴趣。1996年以武汉市汉南区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东湖之滨珞珈山下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接受了系统的考古学学术训练。在校期间表现优异,曾多次获得“优秀团员”“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等荣誉。期间他聆听了朱雷、陈国灿等教授关于敦煌学的课程和讲座,对敦煌心生向往。新世纪之初,为了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也为了实现学术理想,他志愿到敦煌研究院工作,从此扎根敦煌,至今已有23年。

精益求精 严谨治学

2000年盛夏,张小刚独自负笈西行,一路辗转来到莫高窟。抵达敦煌以后,张小刚顾不上气候干燥、风沙频繁以及南北饮食差异等带来的不适,全身心投入到敦煌学和石窟考古的学习和研究当中。在樊锦诗、彭金章、贺世哲、施萍亭等老一辈敦煌学者的关心和帮助下,张小刚很快成长起来。他先后参加了莫高窟上寺与中寺、安西县锁阳城遗址内城西北角、莫高窟第476窟、高台县骆驼城南墓葬等多项考古清理与发掘工作,2003年他在《敦煌研究》和《敦煌学辑刊》上分别独立发表了《浅析敦煌艺术的鹿野苑中瑞像图》与《莫高窟第256窟至正年间“大宋国”题记考释》两篇学术论文,开启了他在敦煌图像与敦煌历史研究方面的学术征程。2004年8月,张小刚在敦煌参加了“石窟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提交的《敦煌摩利支天经像》论文,被遴选做大会学术报告发言,成为与会代表中获此殊荣的最年轻学者。

2015年8月14日张小刚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张小刚学术水平日益精进,科研成绩硕果累累,先后在《敦煌研究》《西域研究》《東洋學術研究》(日本)等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40余次,受邀在国内外各大学、研究机构、博物馆等做讲座30余次,主持或参与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10余项。张小刚曾赴日本、印度、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英国、匈牙利、伊朗及中国台湾、香港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进行学术交流与考察,其中2008-2010年作为客座研究员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东洋美术史专业访学两年,2016年6-7月在法国远东学院东亚文明研究中心访学。2019-2020年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习和研修一年。他先后被聘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敦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敦煌研究》编委、兰州大学和西北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和校外研究生导师。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张小刚两次被评为省直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2017年12月入选2017-2019年酒泉市市级领军人才(第三层次),2020年11月入选2020-2022年度酒泉市领军人才(第一层次)。

2019年5月2日张小刚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

不忘初心 开拓进取

什么是好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爱国、奉献是两大标准。2016年张小刚被任命为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在新的岗位上,他在学术研究方面继续起表率作用。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强调:“敦煌学是当今一门国际性显学,世界上许多国家如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德国、美国、印度等国不少学者都在从事敦煌学研究。研究院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性展陈活动和文化交流对话,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张小刚有幸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在国际舞台上,国际学术竞争力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爱国的知识分子都希望为中国学术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贡献自己的力量。敦煌学作为一门世界性的显学,在国际学术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长期坚守在世界遗产地敦煌莫高窟的知识分子,张小刚常说,“敦煌学博大精深,我们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没有理由在敦煌石窟研究方面不走在世界前列,我们必须牢记习总书记的要求,把研究保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和无悔追求,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突破性的学术成果,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尊重和认可,为中国学术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不辜负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2020年张小刚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请并获批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莫高窟南区崖面遗迹考古报告整理与研究》,2021年他作为首席专家组织院内外专家申请并获批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石窟文献释录与图文互证研究》。

2018年6月13日张小刚带队调查瓜州旱峡石窟。

张小刚还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敦煌石窟考古事业的持续发展上。一方面,他努力完善敦煌研究院考古工作的体系,在加强敦煌石窟考古研究的前提下,主动担当作为,带领团队积极承担敦煌及其周边的田野考古工作,为甘肃全省的考古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2018年他带领敦煌研究院考古团队获得了国家文物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证书”,敦煌考古工作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他逐步加强与省内外知名考古单位和高校的交流和合作,通过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发掘瓜州锁阳城遗址,并与北京大学、西北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等签订考古人才培养协议,努力将敦煌考古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另一方面,他把青年研究人员的培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无私地向他们传授成长心得和研究经验,定期找他们聊天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以身作则,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遗余力地给年轻人提供机会,2017年与2018年他从学界友人那里得知在台湾法鼓文理学院将举办“2018年佛教与东亚文化寒期研修班”的消息之后,及时将这个消息告诉本院的青年学者,鼓励他们积极申请并向举办方提供推荐意见;2018年初他利用自己的专项研究经费将本院的3位青年学者派遣到研修班学习。仅2021年他为青年人就争取了10余次的培训学习机会,其中1人完成了国家文物局举办的为期20天的“考古绘图班”课程,3人完成了为期10天的“培训无人机、相控基站 RTK的操作、全站仪基础操练流程”培训学习,3人完成了线上全国考古调查勘探岗位人员职业技能(初级)培训,4人完成了国家文物局举办为期90天的第四届佛教考古与石窟寺研究专题研修班,1人参加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为期90天的“第三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培训,1人完成了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甘肃省无党派代表人士培训班工作,当年还组织部门年青职工赴肃北博物馆和五个庙石窟进行专业考察1次,系统讲授了肃北五个庙相关知识。张小刚采取这些举措的目的,是进一步开阔敦煌青年考古工作者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努力培养新一代的敦煌石窟考古专家和学者,从而使敦煌考古事业做到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2016年9月9日张小刚在肃北五个庙石窟为青年考古工作者和当地文博工作者讲解壁画内容。宋利良 摄

彭金章先生去世之后,北京大学的段晴教授有一次当面问樊锦诗先生,张小刚应该是彭老师的接班人吧?樊院长说,张小刚不仅是彭老师的接班人,而且是她的接班人,是她在敦煌石窟考古工作上的继承者。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弘扬事业需要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像张小刚这样的敦煌考古人始终秉持“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为更好地守护莫高窟这个世界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小刚,男,1977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主要研究石窟考古与敦煌学。已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课题6项,曾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