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丝路新韵>

【奔流文化·器物】从丝路舞马到北京冬奥 “一起向未来”

2022-08-09 15:00:46        来源:奔流新闻

唐代陶舞马,收藏于天水市博物馆,红陶质地,通高42厘米,长41.3厘米。1976年出土于天水市秦州区北山,它三足立于平板之上,左前蹄屈曲,摇头摆尾,张口嘶鸣,做舞蹈之状,其姿势优雅、神态鲜活。

(一)

“舞马”,顾名思义,就是指能够按照节拍起舞的马,经过人为的训练,马能做出跪拜和一些舞蹈动作,以供人们观赏。这项活动,作为古代体育运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极具艺术魅力。

我国有关舞马的最早记载出自曹植的《献文帝马表》,曹植将一匹大宛“紫梓”舞马献给了曹操。这种马“或解人语言及知音乐”,而且俯仰翻腾、行走疾驰与鼓声的疾缓节奏合拍,有天生的乐感。由于这种舞马在中国古代上层社会得到认可,舞马活动便兴盛开来,而最初仅仅作为一种体育活动的舞马也具有了“世界”意义。它扮演的“友好交往”角色架起了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一时“西域献舞马”“河南国献舞马”“疏勒王献舞马”等纷纷出现,舞马一时成为了国际友谊的载体。

提到“舞马”,很多人会立刻想起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馆藏文物——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壶腹两面模出两匹相互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令观者印象深刻,瞬间将人带入盛世大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以想见,上百匹舞马披金戴银,伴随着《倾杯乐》曲的节拍,跃然起舞,奋首鼓尾,舞姿翩翩。高潮时,舞马跃上三层高的床板旋转如飞,领头的舞马便会衔起地上盛满酒的酒杯到玄宗面前祝寿,这是何等盛大的场面。唐代许多文人曾写下很多关于舞马的诗句,如“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都是形容舞马衔杯祝寿这一独特的古代娱乐活动。

(二)

甘肃省天水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瑰宝——唐代陶舞马,三足立于平板之上,左前蹄屈曲,摇头摆尾,张口嘶鸣,做舞蹈之状。其姿势优雅、神态鲜活。

唐玄宗在大唐盛景的衬托下,充分利用自身超能的音乐禀赋,将曾经单调的舞马体育赛事办成了一场气势恢宏的文体盛会,而辉煌的盛会自然成为文人雅士歌咏传唱的佳题,《舞马词》《舞马赋》等等竞相绽放,而玄宗自己也曾以“奏之天庭”为韵作为“以赋取士”的命题。以舞马曲为韵作为开科选士的命题,可见“舞马”在当时风靡一时。

驰骋战场的良驹曾是护卫国家的勇士,而将它们训练成风姿绰约的“舞者”和英姿勃发的“体育健儿”,不知道需要开多大脑洞?

20世纪初,盛装舞步(英文名称:Dressage),变得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渐成一种竞技项目。骑手头戴黑色阔檐礼帽,身着燕尾服,脚蹬高筒马靴,伴着悠扬舒缓的旋律,驾驭马匹在规定的12分钟内表演各种步伐,完成各种连贯、规格化的动作。

1912年,盛装舞步又称花样骑术和马场马术,正式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人着盛装,马走舞步,骑手与马融为一体,同时展现力与美、张力与韵律、协调与奔放,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但无论如何,“舞马”无疑是整个中古时代马术骑乘的艺术化呈现,奥运会中的“盛装舞步”更体现了马术骑乘艺术的最高境界。

从征战杀伐到盛装舞步,其背后所饱含的“马放南山”的情怀,却寄予着超越时代和民族的和平理念。

丝路“舞马”见证了千年前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北京冬奥会体现着奥林匹克精神。从丝路舞马到北京冬奥,正诠释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

文丨奔流新闻通讯员刘复兴 记者 荆雯

图丨天水市博物馆提供



  • 相关新闻